专业第一、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本科生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重要英文期刊论文、校优秀学生标兵、辩论队负责人……
凭借亮眼的成绩,2020级本科生郝心蕾保研至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探索新的路径,拥有新的体验,她的大学生活一直在实现“突破”。
2020级本科生郝心蕾。
“我该如何度过大学生活?”这是郝心蕾步入大学后不断追问的一个问题。从专注应试的高中到开放灵活的大学,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行动成为了最好的解决方法。为了改变过度思考带来的无措感,她不断尝试、不断体验。
学院浓厚的学习氛围,敦促着她及时解决课堂中遗留下来的问题,也使她逐渐养成了自习的习惯。自习过程中的她享受着专注的过程:“自习的时候能够按自己的节奏去学习和梳理知识,在思考中获得新的发现,获得正向的反馈。”
作为一名大学生,郝心蕾始终坚信专业知识是基本功。在前三个学年,她保持着课内成绩专业第一,核心课程加权成绩95.27分,并连续获得国家奖学金。
从课内到课外,学业旅程中的郝心蕾从未放弃探索一条新的路径。她尝试将专业知识投入应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她陆续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等学科竞赛和剑桥大学投资与量化金融方向的暑期线上交流活动。从学科竞赛到交流活动,她在不断地尝试中突破自己。
面对竞赛要求与自身知识储备不匹配的状况,郝心蕾和队友在比赛过程中现学模型算法,提升了自己快速获取、学习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竞赛经验也促进了她各项综合技能的锻炼,为她的科研训练铺垫了基础。大二下学期,郝心蕾独自申报了SIT项目“地缘政治风险对国际商品期货市场风险溢出效应的研究”。
最终,在马勇教授的指导下,郝心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重要金融学SSCI期刊发表了题为“Geopolitical risk and the predictability of spillovers between exchange, commodity and stock markets”的研究论文,深入探究了地缘政治风险爆发引起的冲击是否足以改变金融市场的溢出角色和溢出路径,从而增强对风险溢出效应的理解。
相较于被告知具有相对确定轨道的高中时代,郝心蕾将大学生活视为旷野,其特点在于“没有确定的唯一解”。她在学业之外的角力场,不断发掘着自身的意义所在。学生活动和辩论比赛,是大学生活中郝心蕾对自身学习模式的颠覆。
一个偶然的契机,郝心蕾参加了学院新生杯辩论赛,备赛时和队友一起思维碰撞的乐趣,比赛上场时的紧张和进入下一轮时的激动,都深深吸引了她。
为了备赛,水上教学楼成为了她的“常驻地”。黑板上写满了攻防框架,电脑里查阅着辩题资料,队员们围成一圈讨论着内容,而窗外的水中倒映着朦胧的月色。“教学楼熄灯之后,跟大家一起慢悠悠晃回宿舍,夜色里还在思考头脑风暴中不够完善的问题。”
辩论给郝心蕾带来的不只有意义感,还有归属感:“在辩论队的很多时刻都是‘和大家一起’的,就一个问题不断的查询、沟通、交流、探讨,形成一个‘大家的框架’”。
在辩论队中,她不仅感受到思考和交流本身带来的满足,也发觉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因辩论而变得紧密。
郝心蕾参加辩论比赛(左一)。
经历多,还要成绩好,如何平衡?郝心蕾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学习的时候学习,工作的时候工作。“三心二意地做一件事就会内耗,想还有别的任务没完成,想这件事的结果怎么样……这样每一件事情都做不好。”
专注当下,是郝心蕾在不同路径中平衡时间与精力的不二法门
。无论是学习还是实践,她都在路上,而专注当下的“慢”成就了将来的“快”,这是到达目的地的最好办法。